最近做了一次核心技术Review,评委们给了很多的建议,其中“方法论”一词出现的概率很高。想想自己平时也做了非常多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方案,但是回过头来还是缺少总结思考,没有形成自己系统化,并且处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论。

那什么是方法论?为什么要方法论?怎么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呢?今天特意来学习整理一下。

方法论是什么

维基百科上方法论的定义

在某一门学问或所要探索的知识领域上,对所使用之个别方法加以整合、比较探讨与批判。

百度百科上方法论的定义

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。

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、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。概括地说,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“是什么”的问题,方法论主要解决“怎么办”的问题。

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,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、任务、工具、方法技巧的论述。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、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。

总结自己的方法论

从上面可以看到,方法论其实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,具体问题总是和特定场景环境相关的,当问题“是什么”确定了之后,就可以通过分析,探索,总结,迭代优化出解决这类问题的“方法论”。

既然方法论,能解决“怎么办”的问题,就需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视野,看到问题的全链路的细节,然后去发现链路上的机会点和突破口

关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,有一篇不错的文章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论?

方法论的形式:建立从「认知层」到「应用层」的联系。这些「底层认知」就像一块块的积木,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拼起来,就构成了不同的模型、方法论,针对不同问题。

原理层就是「道」,认知层就是「法」,应用层就是「术」,场景和环境就是「势」,至于实现的工具,那就是「器」

观看是认知层的积累,有个循环迭代的库伯学习圈

学习的起点,首先来自于经验,亦即体验。通过经验,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,下一步,再对这些素材进行「反思性观察」—— 回想,思考,反省,整合,从中抽象出有价值的收获和心得。

接着,再把这些心得进行抽象概括,上升到理论的层次,使之形成一个系统,这就是「概念化」的过程。

最后,再把这些已经成型的理论,用来指导实践,把知识进行巩固和迁移,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以致用。

在这个巩固的迁移的过程中,势必会遇到新的问题,发现新的情景,获得新的经验,那么,再对这些新的经验,进行反思观察、抽象概括,不断向上总结,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。

这就是一整个学习的循环过程。

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方法论的人

善于总结思考,分析处理一类问题,能快速总结出这类问题的方法论(或者说逻辑规律与流程),是一个人持续认知提升,知识复用,并且让成功经验能够复制的关键。

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