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 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 四个要素,帮助人们扭转负面的思维趋势,用温和的方式化解人际冲突,并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。

一、让爱融入生活

非暴力沟通的要素

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,感受,需要和请求。它鼓励通过倾听的手段,培养尊重与爱,使我们情意相通,乐于互助。

非暴力沟通可以用来理解自己、改善人际关系、改进工作,也适用于外交和商业谈判,以及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等等。

二、是什么蒙蔽了爱?

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(“异化的沟通方式”),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些愿望,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,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。

道德评判

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,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,那他就被看作不道德或邪恶的。

忽视自己和他人需要的例子: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,那她就“太粘人了”;如果我想做一些体贴,那她“冷漠的像个木头”。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,那他就是“有强迫症”;如果我更关心细节,他就是“粗心大意”。

进行比较

比较也是一种批判形式,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

回避责任

我们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。但是人们经常有“不得不”的借口,如:“不管你是否喜欢,有些事你不得不做”,这种表达显然淡化了个人责任。 我们要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。推荐表达的句式是:我选择“XXX”,因为我想“YYY” 比如下面的例子就是试图回避责任:

强人所难

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:如果不配合,他们就会受到惩罚。在社会中,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。

我们大部分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、比较、命令和指责,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。

三、区分观察和评论

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。

清楚说出观察结果

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,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。并不是说不做任何评论,而是强调能清楚的区分出观察和评论的区别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,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,而不愿意作出友善的回应。

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,而是主张评论需要基于特定环境和时间中的观察。

区分观察和评论的例子

表达方式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区分观察和评论
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你太大方了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,我认为你太大方了
把对他人推测当成唯一可能 她无法完成工作 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。或 她说“我无法完成工作”
把预测当事实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
缺乏依据 他花钱大手大脚 他上周买书花了1000元
评价他人能力,把评论当事实 他是个差劲的前锋 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,他没进一个球

四、体会和表达感受

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。

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;表达内心的感受,不仅可以促进亲情(家庭成员表达情感),还可以改善工作;在工作中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。

区分感受和想法

想法:

  1. 当我们说“我觉得”时,常常并不是表达感受,而是在表达想法,换成“我认为”可能更合适,比如:我觉得这不公平;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;我觉得他很负责任。
  2. 还有些词(被羞辱、被打扰等)表达的是想法,而不是感受。如:我觉得我被误解了。

感受:表达感受需要很多词汇

  1. 表达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感受:
    • 兴奋、喜悦、激动、感动、自信、振奋
    • 开心、快乐、幸福、陶醉、喜出望外
    • 平静、舒适、放松、安全、温暖、无忧无虑
  2. 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
    • 害怕、担心、焦虑、着急、紧张、心烦意乱
    • 忧伤、沮丧、灰心、气馁、绝望、悲伤、失望、寂寞、难过
    • 恼怒、愤怒、烦恼、不满、不耐烦
    • 尴尬、惭愧、内疚、嫉妒、遗憾

五、感受的根源

需要和期待

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,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。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,我们的需要和期待,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,导致了我们的感受。

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

  1. 责备自己。认为自己做错了,导致我们内疚,惭愧。
  2. 指责他人。驳斥对方,恼怒。
  3.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,因为我们重视信任和接纳。
  4.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我们也许会想“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支持”。

把需要说清楚

我们把愿望说的越清楚,他人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我们可以通过“我(感到)… 因为我…”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。比如:“你没把饭吃完,妈妈感到失望。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。”

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,但是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往往是申辩和反击;反之,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

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,而不是指责对方,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求。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,而不是某种具体行为。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求:

  1. 自由选择。梦想、目标、方向,以及自由指定计划来实现目标
  2. 庆祝。庆祝生命的创造力和梦想的实现 或 纪念人生的失落
  3. 言行一致。真诚、创造、意义、自我肯定
  4. 滋养身体。空气、食物、运动、休息
  5. 玩耍。乐趣、欢乐
  6. 情意相通。美、和谐、激励、平静
  7. 相互依存。欣赏、亲密关系、社区、成长、安全感、倾听、诚实、爱、信心、尊重、支持、信任、理解

个人成长一般经历的3个阶段

  1. 情感的奴隶。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(比如恋爱)
  2. “面目可憎”时期。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
  3. 生活的主人。我们意识到,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,但是我们无法为他们负责。同时,我们也认识到,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
六、请求帮助

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。我们告诉人们,为了改善生活,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,并且是借助于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。

怎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

非暴力沟通的目的

七、用全身心倾听

倾听是为了来了解他人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,并给予反馈。

倾听需要我们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。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,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,那么他就有可能会觉得不大舒服。

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

给他人反馈:倾听之后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,如果理解到位,对方就会意识到这点;如果理解还不到位,对方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。 建议使用疑问句来给予对方反馈,一般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:

作家约瑟夫说过“为了幸福,必须把‘别人怎么看我’这个问题放在一边”。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——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,我们就会感受到这种幸福。

如果人们常常怀疑我们的诚意,那么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。

保持专注

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

八、倾听的力量

倾听使人身心痊愈

  1. 如果有人倾听你,不对你评头论足,不替你担惊受怕,也不想改变你,是多么美好的事情。
  2. 倾听同事或下级比倾听上级容易的多,在上级面前,我们有时可能会比较紧张,以致无法静下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,并给予反馈。

倾听和示弱的能力

我们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。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,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。

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

别人生气时,要倾听,不要说“但是”。

如果别人说“不”

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。

使谈话生动有趣

有时候,谈话的气氛很沉闷,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,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。这种情况,要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这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,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。 使谈话生动有趣的另一个做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。说的人也更希望对方打断,而不是假装在听。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别人有益,而不是被人当作负担。

九、爱自己

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是培育对自己的爱。

非暴力沟通的忧伤

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,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,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,而不是责备自己。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求,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。

自我宽恕

当做的事情不完美时,要问问自己“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”。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,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。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,我们就能建设性的满足他们。

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

思考“我选择做xxx是因为我想xxx”这个问题时,就会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,即使工作很艰辛,富有挑战甚至举步维艰,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。 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。 我们越是投入到服务生命(唯一的目的)的乐趣中,我们也就越爱自己。

十、充分表达愤怒

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

  1. 停下来,除了呼吸,什么都别做
  2.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
  3. 体会自己的需要
  4.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

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,需要先倾听他人,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,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。

给自己时间

需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习惯性的反应,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情。然而,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,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。

十一、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

有些时候,冲突的有一方不想交流或者危险迫在眉睫没有时间交流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可能就需要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。

使用强制力的目的

  1. 运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,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。例如,抱住年幼的孩子,不让他跑到马路上,那是为了他的安全。
  2.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时,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,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。

为什么不用惩罚性的强制力?

在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时:

  1. 我们已经默认认为:某些人是邪恶的,为了让他们悔改,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
  2. 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:1)意识到自己的过错;2)感到懊悔;3)改变行为

然而,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,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;同时,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,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。

惩罚的类型

  1. 体罚:对体罚的恐惧可能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;体罚也在鼓励孩子用暴力解决冲突
  2. 指责和否定他人:比如孩子不照家长的话去做,父母可能会说他“自私”“不尊重父母”等
  3. 不给孩子某种好处:这时变得冷漠是一种威胁

惩罚的局限性

两个问题:

  1. 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,那我希望他怎么做?
  2.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?

惩罚或奖励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。比如,我们希望孩子出于爱干净或对父母的关系去打扫房间,指责和威胁不太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,场景的情形是,孩子打扫卫生是服从父母的指示。

了解别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是至关重要的。

非暴力沟通中,重视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,同时也强调我们彼此相互依存,我们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。

十二、重获生活的热情

倾听内心的声音

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也是有局限性的,对大部分人来说,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。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,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。

通过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,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,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,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消息影响,甚至突破社会文化的局限性。

解决内心的冲突

针对内心冲突的两方面,分别以非暴力沟通的形式说出心里话,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。虽然还有实际的问题要解决,但是已经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后,才能静下心来采取必要的行动。

心灵环保

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,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。运用非暴力沟通,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,而是用心来了解我们的需要,这样,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。

体会自己的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可以释放压力。

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,并采取积极的行动,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。

十三、表达感激

赞扬的动机

赞扬他人时,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,很容易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,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。

赞扬也常常被用来实现个人目的。比如“经理赞扬员工”、“老师表扬学生”,有研究报表表明,这类的表扬无法持续发挥作用。同时一旦意识到赞扬是为了操纵他们,员工和学生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。

表达感激的方式

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3个部分(先后次序并不重要):

  1.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
  2. 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
  3.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

接受别人的感激

在别人表达感激时,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:1)自我膨胀,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2)假谦虚,否定别人的欣赏,耸耸肩“哦,这没什么”

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: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,他们的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,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么的情感。

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。

充分表达感激

虽然人们听到感激时会不太自在,但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。

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,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!

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激,不要犹豫,虽然语言表达也有局限性,但要相信:“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!”